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挖耳“小动作”小心引起“大麻烦”

发布时间: 2016-12-15 点击量: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件东西掏耳朵。掏耳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但却偏偏有不少人掏出问题来。
    随便掏耳,细菌就非常容易侵蚀到耳道里,比如拿个小火柴杆、发卡,这都很脏的,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情,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上用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无事挖耳的习惯,却不知这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经常反复挖耳,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
    人的耳朵从外耳道口到鼓膜这一圆柱状的通道,叫做外耳道。其特点是弓形弯曲,皮肤薄嫩。耳道外半部的皮肤有丰富的毛囊及耵聍腺、皮脂腺。这些腺体分泌的油性分泌物同皮屑及灰尘粘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耳屎”,医学名为“耵聍”。
    “耵聍”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能起到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不要经常抠挖。另外,外耳道的底部就是鼓膜,这是一层非常娇嫩的薄膜,万一在挖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戳破了鼓膜,轻者引起中耳炎,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专家提醒,少量“耵聍”会随人体走动时的震动自己掉出来,而大块的“耵聍”应请专科医生用专门工具“掏”,不能自己随便乱掏。如果耳朵实在太痒,应当上医院让医生进行专业清洗。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打印此文 收藏本文

挖耳“小动作”小心引起“大麻烦”

更新时间: 2016-12-15 点击量: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件东西掏耳朵。掏耳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但却偏偏有不少人掏出问题来。
    随便掏耳,细菌就非常容易侵蚀到耳道里,比如拿个小火柴杆、发卡,这都很脏的,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情,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上用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无事挖耳的习惯,却不知这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经常反复挖耳,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
    人的耳朵从外耳道口到鼓膜这一圆柱状的通道,叫做外耳道。其特点是弓形弯曲,皮肤薄嫩。耳道外半部的皮肤有丰富的毛囊及耵聍腺、皮脂腺。这些腺体分泌的油性分泌物同皮屑及灰尘粘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耳屎”,医学名为“耵聍”。
    “耵聍”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能起到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不要经常抠挖。另外,外耳道的底部就是鼓膜,这是一层非常娇嫩的薄膜,万一在挖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戳破了鼓膜,轻者引起中耳炎,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专家提醒,少量“耵聍”会随人体走动时的震动自己掉出来,而大块的“耵聍”应请专科医生用专门工具“掏”,不能自己随便乱掏。如果耳朵实在太痒,应当上医院让医生进行专业清洗。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