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新闻中心

禁毒宣传:青春无毒·喜迎大运

发布时间: 2023-06-17 点击量:

一、基本概念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2.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刑法规定,毒品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3.毒品犯罪是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之一,毒品问题更与洗钱、恐怖主义和贩卖人口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
4.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实施上述有关洗钱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5.《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精神障碍,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还极易感染艾滋病,造成死亡。
     一旦沾染毒品就会成瘾难以戒掉,这是每个吸毒者的必然结局。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称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吸毒对人的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食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还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据统计,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在开始吸毒10—20年后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里渴求),因此,吸毒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吸毒会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尤其是被害幻想)等精神病症状,容易引发自残、自杀行为和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1)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就算是富裕的家庭,用不了多久也会一贫如洗。“一人吸毒,全家遭遇”。
      (3)吸毒贻害后代。妇女怀孕期间吸毒可能会生下畸形痴呆胎儿。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耗尽个人和家庭的财产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进而严重危险社会治安稳定。

 

三、洗钱的危害
(1)洗钱会使违法犯罪分子隐藏和转移违法犯罪所得,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
(2)洗钱与恐怖活动相结合,会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洗钱助长和滋生腐败,导致社会不公平,损害国家声誉。
(4)洗钱活动会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5)洗钱活动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公平竞争环境。
(6)洗钱活动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

真爱生命,远离毒品
打击洗钱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四、如何预防毒品犯罪
(一)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绝不能借毒解愁。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在公共场所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认为“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不要把吸毒与享受划等号。不能贪图眼前的小恩小惠,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莫尝第一口。吸毒不是减肥,而是减命,千万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减肥。尽量少进入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

(二)如何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新型毒品现象时一定要向公安机关及时举报;发现制造新型毒品的窝点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可以拨打110或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如何识别吸食新型毒品人员
无故旷课、旷工,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突然变差;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物,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亲友借钱;突然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症状(特别是从娱乐场所出来后);近段时间出现雷同行为现象,即经常机械地反复相似的动作;性格、情绪出现明显变化,如多疑、猜疑、暴躁等;消瘦明显,老化明显;出现牙磨损、坏牙、瞳孔放大、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经常产生皮肤上有小虫爬的假象,而搔、抓导致皮肤溃烂。

五、如何防范洗钱
(一)主动配合金融机构

为了防止盗刷或者不法分子扰乱正常金融秩序,您到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需要配合完成以下工作:
1.配合金融机构登记身份基本信息,如实填写您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
2.配合金融机构身份识别,当信息发生变更或者身份证件过期时,及时配合金融机构更新信息和资料。
3.配合金融机构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确认您的身份信息;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合理的提问。
4.配合金融机构尽职调查,在业务存续过程中,配合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您的资金来源、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等情况。
(二)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账户

为成他人之美而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他人借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可能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

禁毒宣传:青春无毒·喜迎大运

更新时间: 2023-06-17 点击量:

一、基本概念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2.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刑法规定,毒品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3.毒品犯罪是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之一,毒品问题更与洗钱、恐怖主义和贩卖人口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
4.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实施上述有关洗钱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5.《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精神障碍,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还极易感染艾滋病,造成死亡。
     一旦沾染毒品就会成瘾难以戒掉,这是每个吸毒者的必然结局。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称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吸毒对人的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食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还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据统计,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在开始吸毒10—20年后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里渴求),因此,吸毒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吸毒会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尤其是被害幻想)等精神病症状,容易引发自残、自杀行为和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1)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就算是富裕的家庭,用不了多久也会一贫如洗。“一人吸毒,全家遭遇”。
      (3)吸毒贻害后代。妇女怀孕期间吸毒可能会生下畸形痴呆胎儿。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耗尽个人和家庭的财产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进而严重危险社会治安稳定。

 

三、洗钱的危害
(1)洗钱会使违法犯罪分子隐藏和转移违法犯罪所得,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
(2)洗钱与恐怖活动相结合,会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洗钱助长和滋生腐败,导致社会不公平,损害国家声誉。
(4)洗钱活动会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5)洗钱活动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公平竞争环境。
(6)洗钱活动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

真爱生命,远离毒品
打击洗钱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四、如何预防毒品犯罪
(一)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绝不能借毒解愁。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在公共场所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认为“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不要把吸毒与享受划等号。不能贪图眼前的小恩小惠,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莫尝第一口。吸毒不是减肥,而是减命,千万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减肥。尽量少进入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

(二)如何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新型毒品现象时一定要向公安机关及时举报;发现制造新型毒品的窝点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可以拨打110或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禁毒法》规定,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如何识别吸食新型毒品人员
无故旷课、旷工,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突然变差;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物,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亲友借钱;突然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症状(特别是从娱乐场所出来后);近段时间出现雷同行为现象,即经常机械地反复相似的动作;性格、情绪出现明显变化,如多疑、猜疑、暴躁等;消瘦明显,老化明显;出现牙磨损、坏牙、瞳孔放大、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经常产生皮肤上有小虫爬的假象,而搔、抓导致皮肤溃烂。

五、如何防范洗钱
(一)主动配合金融机构

为了防止盗刷或者不法分子扰乱正常金融秩序,您到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需要配合完成以下工作:
1.配合金融机构登记身份基本信息,如实填写您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
2.配合金融机构身份识别,当信息发生变更或者身份证件过期时,及时配合金融机构更新信息和资料。
3.配合金融机构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确认您的身份信息;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合理的提问。
4.配合金融机构尽职调查,在业务存续过程中,配合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您的资金来源、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等情况。
(二)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账户

为成他人之美而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他人借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可能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