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金融知识教育专区 > 以案说险

风险提示——明明白白买保险,清清楚楚享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9-17 点击量:

近年来,保险产品在为我们提供风险保障、规划未来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购买过程中,金融消费者应了解自身需求,选购合适产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而避免蒙受经济损失。

为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安心选购保险,我们特此发布以下常见的销售“误导”陷阱风险提示,请您在购买保险前务必仔细阅读。

1. “存款变保险”:

· 话术:“这份产品的收益率比银行定期高多了,还附赠一份保障。”
· 真相:这通常是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等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它们本质是保险,前期收益并不高,且资金流动性较差,提前退保可能面临巨额本金损失。

2.“夸大收益,隐瞒不确定性”:

· 话术:“过去我们的分红/演示收益高达X%,未来肯定也差不了。”
· 真相:除合同明确保证的部分外,分红收益、万能账户结算利率都是非保证的,演示利率仅是理想状态下的测算,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

3.“混淆概念,保障缩水”:

· 话术:“我们这个什么都保,就是一份全能保单。”
· 真相:可能用一款主险捆绑多个附加险,保费高昂但每项保障额度都很低。或者将百万医疗险(报销型)混淆为重疾险(给付型),误导您以为生病就能赔一大笔钱。

4. “隐瞒免责条款和健康告知”:

· 话术:“健康告知全填‘否’就行,没问题,保险公司不会查的。”
· 真相: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未来理赔时极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赔,且不退还保费。所有免责条款(如某些特定疾病、意外情况不赔)都必须在合同中找到并理解。

5. “炒作“停售”概念”:

· 话术:“这款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最后一天抢购,错过再无!”
· 真相:利用消费者的紧迫感,促使其在未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下仓促下单。保险产品更新换代是常态,切勿因“停售”营销而冲动消费。(文/丹东中支)

打印此文 收藏本文

风险提示——明明白白买保险,清清楚楚享保障

更新时间: 2025-09-17 点击量:

近年来,保险产品在为我们提供风险保障、规划未来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购买过程中,金融消费者应了解自身需求,选购合适产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而避免蒙受经济损失。

为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安心选购保险,我们特此发布以下常见的销售“误导”陷阱风险提示,请您在购买保险前务必仔细阅读。

1. “存款变保险”:

· 话术:“这份产品的收益率比银行定期高多了,还附赠一份保障。”
· 真相:这通常是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等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它们本质是保险,前期收益并不高,且资金流动性较差,提前退保可能面临巨额本金损失。

2.“夸大收益,隐瞒不确定性”:

· 话术:“过去我们的分红/演示收益高达X%,未来肯定也差不了。”
· 真相:除合同明确保证的部分外,分红收益、万能账户结算利率都是非保证的,演示利率仅是理想状态下的测算,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

3.“混淆概念,保障缩水”:

· 话术:“我们这个什么都保,就是一份全能保单。”
· 真相:可能用一款主险捆绑多个附加险,保费高昂但每项保障额度都很低。或者将百万医疗险(报销型)混淆为重疾险(给付型),误导您以为生病就能赔一大笔钱。

4. “隐瞒免责条款和健康告知”:

· 话术:“健康告知全填‘否’就行,没问题,保险公司不会查的。”
· 真相: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未来理赔时极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赔,且不退还保费。所有免责条款(如某些特定疾病、意外情况不赔)都必须在合同中找到并理解。

5. “炒作“停售”概念”:

· 话术:“这款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最后一天抢购,错过再无!”
· 真相:利用消费者的紧迫感,促使其在未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下仓促下单。保险产品更新换代是常态,切勿因“停售”营销而冲动消费。(文/丹东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