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金融知识教育专区 > 以案说险

非法退保莫轻信,保障安全记在心

发布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基本案情】

2024年7月,消费者王女士(已投保某重疾险3年,年交保费1.2万元)在社交媒体看到“专业退保团队,可帮全额追回保费,仅收15%服务费”的广告,遂联系自称“退保顾问”的陈某。陈某以“您购买的保险性价比低、保障范围窄,我们有渠道帮您全额退保”为由,说服王女士委托其办理退保。

随后,陈某要求王女士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原件,以及手机短信验证码(用于登录保险公司官网、APP),并让王女士按其提供的“话术模板”向保险公司投诉,谎称“投保时销售人员未如实说明保障内容、存在误导销售”。同时,陈某以“需要垫付投诉费用”为由,向王女士收取2000元“押金”。

然而,保险公司核查后发现,王女士的投保过程符合规范,不存在误导销售情况,依法拒绝“全额退保”申请。王女士联系陈某要求退还押金并放弃退保时,却发现陈某已失联,手机被拉黑、社交账号注销,2000元押金无法追回。更严重的是,王女士的保险合同因已提交退保申请(陈某擅自操作),保障暂时中止,而她此时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重新投保同类重疾险不仅保费上涨30%,部分疾病还被列为“免责条款”,导致保障缺口。

【案例剖析】

非法代理退保过程中,无论最终是否退保成功,消费者的保险合同可能被暂停或终止,若此时发生疾病、意外等风险,将失去保险保障,面临“无险可赔”的困境;而重新投保时,因年龄、健康状况变化,可能面临保费上涨、保障范围缩水,甚至被保险公司拒保的情况。同时,不法分子常以“服务费”“押金”“渠道费”等名义提前收费,一旦得手后便失联,消费者的资金损失难以追回;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消费者提供的银行卡、身份信息,盗取账户资金或办理小额贷款,引发额外财产风险。

在不法分子指导下,消费者可能需要编造“销售误导”“合同欺诈”等虚假理由投诉,若被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查实存在虚假陈述,可能被列入“保险行业失信名单”,影响后续投保;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因提供虚假材料涉嫌违法,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警示】

为守护您的保险保障和财产安全,远离非法代理退保陷阱,我们提醒您在处理退保事宜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认清“非法代理退保”的典型套路,坚决拒绝诱惑。凡是以“全额退保”“无理由退保”“退旧买新”为噱头,要求收取高额服务费(通常为退保金额的10%-30%)、垫付“投诉费用”,或诱导您编造虚假理由投诉的,均属于非法代理退保行为,切勿轻信。

2.理性评估退保后果,避免盲目操作。退保前,务必充分了解退保的影响:①短期退保可能损失大部分保费(仅能退还“现金价值”,通常远低于已交保费);②保障中断后,重新投保可能面临保费上涨、健康告知严格等问题;③若您因“退旧买新”退保,新保单可能有“等待期”(等待期内发生风险不赔付),导致保障“空窗期”。建议您在退保前咨询专业保险顾问,评估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后再做决定。

3.遭遇非法代理退保诈骗,及时维权。若您不慎陷入非法代理退保陷阱,如被收取费用后失联、个人信息被滥用、资金被盗取,应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联系保险公司说明情况,避免损失扩大。

(四川分公司合规部)

打印此文 收藏本文

非法退保莫轻信,保障安全记在心

更新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基本案情】

2024年7月,消费者王女士(已投保某重疾险3年,年交保费1.2万元)在社交媒体看到“专业退保团队,可帮全额追回保费,仅收15%服务费”的广告,遂联系自称“退保顾问”的陈某。陈某以“您购买的保险性价比低、保障范围窄,我们有渠道帮您全额退保”为由,说服王女士委托其办理退保。

随后,陈某要求王女士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原件,以及手机短信验证码(用于登录保险公司官网、APP),并让王女士按其提供的“话术模板”向保险公司投诉,谎称“投保时销售人员未如实说明保障内容、存在误导销售”。同时,陈某以“需要垫付投诉费用”为由,向王女士收取2000元“押金”。

然而,保险公司核查后发现,王女士的投保过程符合规范,不存在误导销售情况,依法拒绝“全额退保”申请。王女士联系陈某要求退还押金并放弃退保时,却发现陈某已失联,手机被拉黑、社交账号注销,2000元押金无法追回。更严重的是,王女士的保险合同因已提交退保申请(陈某擅自操作),保障暂时中止,而她此时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重新投保同类重疾险不仅保费上涨30%,部分疾病还被列为“免责条款”,导致保障缺口。

【案例剖析】

非法代理退保过程中,无论最终是否退保成功,消费者的保险合同可能被暂停或终止,若此时发生疾病、意外等风险,将失去保险保障,面临“无险可赔”的困境;而重新投保时,因年龄、健康状况变化,可能面临保费上涨、保障范围缩水,甚至被保险公司拒保的情况。同时,不法分子常以“服务费”“押金”“渠道费”等名义提前收费,一旦得手后便失联,消费者的资金损失难以追回;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消费者提供的银行卡、身份信息,盗取账户资金或办理小额贷款,引发额外财产风险。

在不法分子指导下,消费者可能需要编造“销售误导”“合同欺诈”等虚假理由投诉,若被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查实存在虚假陈述,可能被列入“保险行业失信名单”,影响后续投保;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因提供虚假材料涉嫌违法,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警示】

为守护您的保险保障和财产安全,远离非法代理退保陷阱,我们提醒您在处理退保事宜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认清“非法代理退保”的典型套路,坚决拒绝诱惑。凡是以“全额退保”“无理由退保”“退旧买新”为噱头,要求收取高额服务费(通常为退保金额的10%-30%)、垫付“投诉费用”,或诱导您编造虚假理由投诉的,均属于非法代理退保行为,切勿轻信。

2.理性评估退保后果,避免盲目操作。退保前,务必充分了解退保的影响:①短期退保可能损失大部分保费(仅能退还“现金价值”,通常远低于已交保费);②保障中断后,重新投保可能面临保费上涨、健康告知严格等问题;③若您因“退旧买新”退保,新保单可能有“等待期”(等待期内发生风险不赔付),导致保障“空窗期”。建议您在退保前咨询专业保险顾问,评估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后再做决定。

3.遭遇非法代理退保诈骗,及时维权。若您不慎陷入非法代理退保陷阱,如被收取费用后失联、个人信息被滥用、资金被盗取,应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联系保险公司说明情况,避免损失扩大。

(四川分公司合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