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金融知识教育专区 > 以案说险

以案说险——警惕“免费体检”背后的健康险骗局

发布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一、案例介绍

赵阿姨在小区附近被一位自称是“保险公司客服”的女子拦下,对方声称公司正在举办“回馈老客户”活动,可为她安排一次免费全面体检,并赠送一份“短期健康险”。赵阿姨信以为真,跟随对方前往某“合作医疗机构”进行了体检。

几天后,一位自称“保险顾问”的男子打电话给赵阿姨,称其体检结果中有多项“高危指标”,并推荐一款“特效疾病保险”,承诺“确诊即赔”“保费返还”,还强调“名额有限、限期购买”。在对方不断催促下,赵阿姨匆忙购买了该产品,一次性支付了8万元。

半年后,赵阿姨因身体不适就医,想起当初购买过的保单,便想咨询条款的保障内容,按照合同上保险公司的联系方式,都无法联系到工作人员。经查证,所谓“保险公司客服”“合作机构”均属虚构,体检报告也是伪造的。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以虚构保险产品为工具,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严重违反了多项金融及民事法律法规,具体分析如下: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百六十条:“保险顾问”及其所属机构并未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设立所谓的“保险代理点”并开展销售活动,其行为构成“擅自设立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同时,其伪造保单的行为也属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活动。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该法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本案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体检报告、夸大健康风险(欺骗行为),并作出“确诊即赔”、“保费返还”等无法兑现的承诺(虚假承诺),诱使赵阿姨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产品,完全符合法律禁止的欺骗行为。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即虚构保险公司、产品、体检结果),骗取赵阿姨数额较大的财物(8万元),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诈骗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三、消费者提示/风险提示

1、核实资质,只信“正门”

购买保险前,务必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或官方热线查询保险公司及销售人员的资质,绝不购买无合法牌照机构销售的任何“保险产品”。

2、理性判断,不信“画饼”

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任何“免费服务”、“高额回报”、“包赔一切”等话术保持高度警惕。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绝非投机理财。

3、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在购买保险过程中,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现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供稿部门:广东分公司

打印此文 收藏本文

以案说险——警惕“免费体检”背后的健康险骗局

更新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一、案例介绍

赵阿姨在小区附近被一位自称是“保险公司客服”的女子拦下,对方声称公司正在举办“回馈老客户”活动,可为她安排一次免费全面体检,并赠送一份“短期健康险”。赵阿姨信以为真,跟随对方前往某“合作医疗机构”进行了体检。

几天后,一位自称“保险顾问”的男子打电话给赵阿姨,称其体检结果中有多项“高危指标”,并推荐一款“特效疾病保险”,承诺“确诊即赔”“保费返还”,还强调“名额有限、限期购买”。在对方不断催促下,赵阿姨匆忙购买了该产品,一次性支付了8万元。

半年后,赵阿姨因身体不适就医,想起当初购买过的保单,便想咨询条款的保障内容,按照合同上保险公司的联系方式,都无法联系到工作人员。经查证,所谓“保险公司客服”“合作机构”均属虚构,体检报告也是伪造的。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以虚构保险产品为工具,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严重违反了多项金融及民事法律法规,具体分析如下: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百六十条:“保险顾问”及其所属机构并未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设立所谓的“保险代理点”并开展销售活动,其行为构成“擅自设立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同时,其伪造保单的行为也属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活动。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该法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本案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体检报告、夸大健康风险(欺骗行为),并作出“确诊即赔”、“保费返还”等无法兑现的承诺(虚假承诺),诱使赵阿姨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产品,完全符合法律禁止的欺骗行为。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即虚构保险公司、产品、体检结果),骗取赵阿姨数额较大的财物(8万元),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诈骗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三、消费者提示/风险提示

1、核实资质,只信“正门”

购买保险前,务必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或官方热线查询保险公司及销售人员的资质,绝不购买无合法牌照机构销售的任何“保险产品”。

2、理性判断,不信“画饼”

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任何“免费服务”、“高额回报”、“包赔一切”等话术保持高度警惕。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绝非投机理财。

3、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在购买保险过程中,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现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供稿部门:广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