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金融知识教育专区 > 以案说险

以案说险——远离保险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一、案例介绍

在某县域居住的刘大爷,几年前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长期重疾险,每年保费支出5000元,已交三年。今年年初,刘大爷接到一个自称是“专业保险维权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刘大爷购买的这份保险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可以协助其办理全额退保,且“不成功不收费”。刘大爷近期经济上有些紧张,正为交续期保费发愁,听到这个消息后颇为心动。

在对方的诱导下,刘大爷按照要求提供了身份证、保单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署了一份所谓的“委托代理协议”。随后,该机构以需要向保险公司施压为由,让刘大爷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投诉,要求全额退保,并教刘大爷在电话中编造销售人员夸大收益、隐瞒重要条款等虚假理由。

不久后,刘大爷收到了该机构的通知,称退保申请已成功提交,正在等待保险公司审核退款,但在此期间需要先支付30%的“手续费”,即4500元,否则将无法顺利拿到退款。刘大爷虽有些犹豫,但想到即将到手的全额退保金,还是按照对方要求转账。然而,转账后刘大爷却迟迟未收到退款,再联系该机构时,电话已无法接通,微信也被拉黑,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例分析

此类“代理退保”机构多为非法中介,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代理资质。根据《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必须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这些非法中介擅自开展保险代理相关活动,严重违反了行业准入规定。

以“手续费”名义骗取消费者钱财,涉嫌诈骗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这些非法中介通过虚假承诺“全额退保”,诱使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符合诈骗罪的特征。

三、消费者提示/风险提示

1.谨慎对待陌生来电及“代理退保”宣传

接到声称可办理“全额退保”的陌生电话或信息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正规保险公司不会通过此类非官方渠道宣传退保服务。

2.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诉求

如果对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疑问或有退保需求,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客服或前往当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按照正常流程咨询和办理。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在与保险公司沟通时,注意保留好相关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陌生机构或个人提供身份证号、保单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盗刷等非法活动。如因办理保险业务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应确保是在保险公司官方平台或正规营业场所进行。

4.了解退保政策和损失

退保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失去保险保障、无法享受分红或利息(如有)、承担退保手续费等。在考虑退保前,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退保的具体规定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对退保政策不理解,可咨询保险公司专业人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风险提示,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选择保险产品和服务,远离各类保险陷阱,切实保障自身的金融权益,助力实现美好生活。

供稿部门:广东分公司

打印此文 收藏本文

以案说险——远离保险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更新时间: 2025-09-19 点击量:

 

一、案例介绍

在某县域居住的刘大爷,几年前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长期重疾险,每年保费支出5000元,已交三年。今年年初,刘大爷接到一个自称是“专业保险维权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刘大爷购买的这份保险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可以协助其办理全额退保,且“不成功不收费”。刘大爷近期经济上有些紧张,正为交续期保费发愁,听到这个消息后颇为心动。

在对方的诱导下,刘大爷按照要求提供了身份证、保单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署了一份所谓的“委托代理协议”。随后,该机构以需要向保险公司施压为由,让刘大爷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投诉,要求全额退保,并教刘大爷在电话中编造销售人员夸大收益、隐瞒重要条款等虚假理由。

不久后,刘大爷收到了该机构的通知,称退保申请已成功提交,正在等待保险公司审核退款,但在此期间需要先支付30%的“手续费”,即4500元,否则将无法顺利拿到退款。刘大爷虽有些犹豫,但想到即将到手的全额退保金,还是按照对方要求转账。然而,转账后刘大爷却迟迟未收到退款,再联系该机构时,电话已无法接通,微信也被拉黑,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例分析

此类“代理退保”机构多为非法中介,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代理资质。根据《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必须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这些非法中介擅自开展保险代理相关活动,严重违反了行业准入规定。

以“手续费”名义骗取消费者钱财,涉嫌诈骗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这些非法中介通过虚假承诺“全额退保”,诱使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符合诈骗罪的特征。

三、消费者提示/风险提示

1.谨慎对待陌生来电及“代理退保”宣传

接到声称可办理“全额退保”的陌生电话或信息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正规保险公司不会通过此类非官方渠道宣传退保服务。

2.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诉求

如果对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疑问或有退保需求,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客服或前往当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按照正常流程咨询和办理。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在与保险公司沟通时,注意保留好相关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陌生机构或个人提供身份证号、保单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盗刷等非法活动。如因办理保险业务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应确保是在保险公司官方平台或正规营业场所进行。

4.了解退保政策和损失

退保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失去保险保障、无法享受分红或利息(如有)、承担退保手续费等。在考虑退保前,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退保的具体规定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对退保政策不理解,可咨询保险公司专业人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风险提示,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选择保险产品和服务,远离各类保险陷阱,切实保障自身的金融权益,助力实现美好生活。

供稿部门:广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