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和谐动态 > 金融为民 消保先行

“以案说险”:守护您的金融权益,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25-03-14 点击量:

在日常金融活动中,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每一位消费者都期望在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资金安全有保障、信息隐私受尊重、产品服务明明白白。今天,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为大家揭示潜在风险,助力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保险销售误导,看清条款再签字

李先生想为家人增添保障,在保险代理人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代理人宣称“只要确诊重疾,立即全额赔付,后续保费也不用交了”,李先生未细究合同条款便签字投保。两年后,李先生不幸患病,申请理赔时却遭拒赔,理由是所患疾病未达到合同约定的重疾赔付标准,且豁免保费条款有严苛前提条件。

风险提示:

1. 购买保险时,不要只听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务必逐字逐句阅读保险条款,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范围、理赔条件、缴费期限等关键内容。如有疑问,及时要求解释,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或保险行业协会。

2. 保险犹豫期是消费者的“后悔药”,通常为10-15天,在此期间退保可全额返还保费。利用好犹豫期,再次审视产品是否契合需求,避免冲动投保。

二、个人信息泄露,筑牢防护墙

王女士近期频繁接到各类骚扰电话,推销房产、贷款、保险等五花八门的业务,甚至收到一些以她名义申请信用卡的短信验证码。回想起来,原来是前段时间在某非正规金融APP上注册,贪图方便填写了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导致信息泄露。

风险提示:

1. 谨慎在不明来历的APP、网站或线下机构随意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及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有严格保密规范与用途限制,非正规平台易将信息贩卖牟利。

2. 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定期查看银行账户、征信报告,如发现异常交易、不明查询记录,及时联系相关机构冻结账户、核实情况,必要时报警处理。

金融为民办实事,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责任,更需要每位消费者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消协或金融机构客服投诉反映。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安全、放心、公平的金融消费环境,让您的每一分钱、每一份权益都得到切实守护。

(供稿:江苏分公司)

“以案说险”:守护您的金融权益,我们在行动

更新时间: 2025-03-14 点击量:

在日常金融活动中,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每一位消费者都期望在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资金安全有保障、信息隐私受尊重、产品服务明明白白。今天,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为大家揭示潜在风险,助力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保险销售误导,看清条款再签字

李先生想为家人增添保障,在保险代理人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代理人宣称“只要确诊重疾,立即全额赔付,后续保费也不用交了”,李先生未细究合同条款便签字投保。两年后,李先生不幸患病,申请理赔时却遭拒赔,理由是所患疾病未达到合同约定的重疾赔付标准,且豁免保费条款有严苛前提条件。

风险提示:

1. 购买保险时,不要只听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务必逐字逐句阅读保险条款,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范围、理赔条件、缴费期限等关键内容。如有疑问,及时要求解释,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或保险行业协会。

2. 保险犹豫期是消费者的“后悔药”,通常为10-15天,在此期间退保可全额返还保费。利用好犹豫期,再次审视产品是否契合需求,避免冲动投保。

二、个人信息泄露,筑牢防护墙

王女士近期频繁接到各类骚扰电话,推销房产、贷款、保险等五花八门的业务,甚至收到一些以她名义申请信用卡的短信验证码。回想起来,原来是前段时间在某非正规金融APP上注册,贪图方便填写了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导致信息泄露。

风险提示:

1. 谨慎在不明来历的APP、网站或线下机构随意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及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有严格保密规范与用途限制,非正规平台易将信息贩卖牟利。

2. 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定期查看银行账户、征信报告,如发现异常交易、不明查询记录,及时联系相关机构冻结账户、核实情况,必要时报警处理。

金融为民办实事,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责任,更需要每位消费者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消协或金融机构客服投诉反映。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安全、放心、公平的金融消费环境,让您的每一分钱、每一份权益都得到切实守护。

(供稿:江苏分公司)